海口大事记(前110-1606)
汉朝
元封元年(前110)
汉武帝遣军自合浦徐闻渡海至海南,其中一个登陆地点在琼北烈楼港(今海口镇海)。
同年,设儋耳、珠崖二郡。自此海南岛列入汉朝版图。
宋朝
熙宁四年(1071)
南渡江出海口称海口浦,海口之名自此始。
绍圣四年(1097)
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朝廷贬为琼州别驾,安置于昌化军(今儋州),途经海口,住宿金粟庵(今五公祠),三年后获赦北归,又宿此庵。
建炎元年(1127)
设星轺驿于白沙津。
淳祜八年(1248)
海口飓风大作,白沙津被海潮冲刷,后逐渐加宽加深,可泊船避风,人以为“神”造港,因名“神应港”(亦称白沙港)。
祥兴元年(1278)
元世祖攻占南宋都城临安(今杭州)后,宋室末帝赵 流亡南海中,琼雷军民继起抗元。元将阿里海牙奉诏征琼。元军渡海,琼州安抚使赵与珞率将领谢明、谢富、冉安国、黄之杰等在海口白沙门极力抵抗失败,赵与珞被杀害。
元朝
至元三十年(1293)
设立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市舶司,作为专门管理海南岛与外地贸易活动的机构。
明朝
洪武七年(1374)
设海口千户所。
洪武十七年(1384)
设海口后千户所。
洪武二十八年(1395)
安陆侯吴杰委托千户崇实兴筑海口城以防倭,称海口所城。
正统五年(1440)
知府程莹在今博爱南横路建造迎恩桥,又称迎龙桥或复龙桥。
成化十年(1474)
海口南门外设城西社学,城北设海门社学。
隆庆元年(1567)
设立白沙水寨。有兵船63只,官兵1822人,把总1人。
万历十五年(1587)
九月,南京右都御史海瑞病逝在任上,赠太子少保,谥号忠介,归葬滨涯村。
万历三十三年(1605)
五月二十八日(7月13日)亥时,发生琼州大地震,次日午时复大震,震区为北纬19.9度、东经110.5度,震中烈度为9级。造成琼北海岸100多平方公里陆地下沉,琼山和文昌72个沿海村庄陷入海底。
万历三十四年(1606)
副将邓钟在龙歧村建汉两伏波庙。
在西沙海域发现的古代瓷器。